八边形战士

在书院上“大思政课” — 探寻湾区的红色基因

2024-03-15 OR

高校“大思政课”

立德树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根本任务。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颗纽扣”是书院教育的首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在国家发展的近现代历史上,粤港澳大湾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红色记忆。为做好学生思想引领和党团教育工作,书院充分利用大湾区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打造“探寻湾区的红色基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引入现实社会生活元素,增强思政课的社会生活内涵,拓展思政课的教育资源、教育场域、教育途径和方法,善用“大思政课”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探寻湾区的红色基因

3月9日,深圳理工大学(筹)曙光书院的三十余名师生开启了本年度首次“探寻湾区的红色基因”之旅。

活动的首站来到了号称“世界工厂”的东莞市,这里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东江纵队

抗日战争时期,以东莞大岭山为根据地的东江纵队是广东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一面旗帜,对抗日战争、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观东江纵队纪念馆

9日上午,师生们首先来到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纪念馆记录了东江纵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的壮丽篇章。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师生们走进一个个展厅,仔细浏览珍贵的文物和史料,真实地感受那个特殊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战斗场景。先辈们坚定的信仰和不屈的意志,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同学们深刻的认识到,正是这些先烈们的牺牲和奋斗,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鸦片战争

1840年,鸦片战争在东莞市的虎门镇爆发,这场战争引发了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抵抗外敌精神的兴起,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历史篇章,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始。

参观海战博物馆

下午,师生们来到鸦片战争的古战场——虎门炮台旧址附近的海战博物馆。一百多年前,英国侵略者从海上开来,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博物馆利用珍贵的陈列向人们展示中国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悲壮史实。展馆以写实的绘画、逼真的雕塑和现代声光电技术相结合,形象地表现了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军事力量的悬殊对比,同学们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海军将士们在海上的英勇拼搏,感受到了他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

行前会议

在出发前一天晚上,书院辅导师张尹杰组织行前会议,与同学们集体学习鸦片战争前中西方的贸易矛盾以及冲突发生的背景,并从鸦片战争发生前新旧历史的更迭以及中西方两种文明相互碰撞的过程作为视角和同学们互动交流,为即将开始的学习活动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书院体验式学习在大思政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思考和讨论,有助于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思政教育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此次体验式学习活动,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厚重与深沉,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安宁。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曙光学子们立志以史为鉴,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活动结束后,学生纷纷发表了心得体会:

感谢书院举办的这次活动,让我们能有机会近距离的触摸中华民族沉痛屈辱的近代历史,博物馆中的万千文物史料记载诉说着当年民族危亡时期中华民族不屈的爱国精神,激励着现今的我们不断前行,自立自强。走在威远炮台的残垣断壁中,当年敌我力量悬殊的残酷战斗仿佛重现于眼前,而炮口望出去看到的虎门大桥和过往船只见证了我们党带领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奠定基业开创辉煌的一百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场的我们无不为之振奋。

——研究生 王悦祺

一座海战博物馆,半部清代屈辱史。文物沉默不语却又与人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去感触历史,去铭记历史,去弘扬精神,永不褪色!

——本科生 黄宇

两个纪念馆,两段历史,彰显一脉相承的不屈意志和爱国热情。丰富的文物史料将过去的漫天战火带到了我眼前,或峥嵘激昂,或屈辱不甘,就像阴沉的天空湿润而翻腾。在炮台遗址残垣断壁之上,飞架着奇伟的虎门大桥,似乎也提醒着我,无数先人的奉献堆砌出了今天的盛世,我也理应成为祖国伟大建设中的砖和钉,牢记历史使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研究生 刘岳涵

撰文:余宗昊

图片:曙光书院师生

排版:张尹杰

审核:梁青宁